終於有點時間來更新一下我已經荒廢已久的部落格囧。自從上課以後,每天都覺得好忙時間過得好快,尤其是進入第三階段的課程之後,也開始找尋之後實習的地點,週末或放假的時候也在一些餐廳Trail,一去都是六到十小時,真的覺得時間不夠用啊。之後有時間再來寫一篇分享我去紐約米其林一星和二星餐廳工作的經驗好了。
法國料理:
從剛開學時我就一直很期待第三階段要學法國菜,我一直對法國很有憧憬,平常西餐選擇也是喜歡法國菜多過於其他歐美料理,所以光是想到可以學做法國料理就很興奮。但是現實與想像中的差好多呀!想像中精緻小巧的餐點怎麼變成大鍋菜了啦!
原來學校將法義料理以“地區”的方式呈現,將法國與義大利依地理位置劃分,分區學習各個區域的地方農產品與料理特色。成果就是“可能有點道地”的菜色。*為什麼說可能有點道地呢?因為有些地方料理我從來沒接觸過,同學之間也沒有人知道,加上後來學到的亞洲料理讓我對於這些菜色的正宗與否有點保留。但以美國對歐式料理的了解,應該至少比亞洲料理多吧!
不過呢,經過這幾堂課,我忽然領悟了一些事情。以往我們對法國菜義大利菜都有很深的刻板印象,好像法國菜不外乎是鴨胸、焗蝸牛,而義大利就是義大利麵和披薩。應該是說,對於我們平常接觸到的東西,很容易順理成章以為喔事情就是這樣,但是其實世界很大,並不只是我們以為的這樣。
以法義兩國料理來說,因為地理、經濟因素,每個區域都有自己的特產,而許多區域甚至因為地勢被隔離,導致料理食材與方式一直以來完整的保持下來。每個區域的人都十分重視自己的飲食傳統,以自己地區為榮,甚至還會為了做一道菜哪一個料理方法或食材比較好而爭論不休呢!例如法國東北邊的阿爾薩斯,因為地理位置鄰近德國,加上歷史上曾經是德國屬地,知名的料理包括香腸酸菜等炖菜,是與法國其他地區不同的特色。
在這裡分享一件有趣的事情,大家說到美食之都,第一個大概會聯想到巴黎,但好笑的是,美食薈萃的巴黎周遭地區都已被開發,長年以來一直是政治經濟中心的巴黎,並沒有自產農產品或是特殊的地方菜餚(但甜點倒是還蠻多在巴黎發跡的),所有我們心目中美食的食材都是來自法國的四面八方,菜色也是從各方取經然後再”巴黎化“。
義大利料理:
再來說說義大利麵,其實義大利麵學問很大,不僅有各式口味、形狀五花八門的麵條,依不同形狀與特性的麵條還有適合搭配的醬汁。而且不管是麵或是披薩口味上不會太複雜,是屬於簡單卻有層次的口感,像Cacio e Pepe就是極簡的一道義大利麵,醬汁就只有起司與黑胡椒,但滋味依然美妙。 食材上也像之前說的,不同地區有不同的食材及衍生而來的菜色。還記得幾年前與家人去義大利旅遊,每次上餐桌時不禁皺眉:這義大利麵怎麼這麼沒有配料,好小氣。幾天過後才深深地體會到義大利料理“簡單的美好”,去除多餘的配料,點出食物的精髓滋味。
上了好幾個禮拜的課,每堂課大概八到十道的菜,老實說除了比較特別的,我很多都忘了是什麼。不過最大的收獲就是學會製作新鮮的義大利麵條,吃起來的口感真的不一樣,剛好最近遇到感恩節折扣,立馬訂購了做麵條的攪拌機零件,以後時間較閒時再來實驗實驗,真是期待!